摘要:2025年9月19日晚,顺丰控股(002352)披露8月经营简报实现营业收入247.87亿、同比增长7.86%,实现业务量14.06亿票、同比增长34.80%。
2025年9月19日晚,顺丰控股(002352)披露8月经营简报实现营业收入247.87亿、同比增长7.86%,实现业务量14.06亿票、同比增长34.80%。
经营数据的稳健表现,本质上是顺丰长期战略布局的阶段性成果。从顺丰近期的动态看,其战略布局仍在提速,通过科技赋能升级基础设施,进一步激活国际物流新生态,正持续转化为全球业务的增长动能。
顺丰以科技筑链,助力“鲜”达全球
正值开渔季,南海各渔港千帆竞渡,面对旺季的大批量订单,顺丰依托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航空+陆运+冷链”网络,结合精准温控、高效转运、全程智能监控等先进技术,构建起一套从“出海-入库-配送”的全程保鲜、全程可溯的海鲜寄递服务体系。
针对本次开渔季,顺丰精心的更新迭代了包装运输“黑科技”。针对活鲜运输,顺丰采用“自来水+海水晶”配置的方式,让多种活海鲜丰富置身于专属“氧气吧”。此外,顺丰重点推出的“一体化冷链运输方案”,更是凭借对渔业全产业链的深度覆盖能力,有效助力产业链的价值升级。
从前端的产地揽收、中端的冷链运输,到末端的送货上门,顺丰打通了渔业产业链。目前,在顺丰的服务下,广东始发的海鲜可覆盖全国188个核心流向,凭借“优载优转优派”模式实现48小时内送达。顺丰直击开海季运输“保鲜难、时效紧、损耗高”的行业痛点,构建起从“海洋到餐桌”的全链路冷链生态,让渔民的丰收喜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价值,推动中国渔业从区域特产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跨越,助力海洋经济的繁荣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围绕“鲜达全球”,顺丰仍在通过供应链持续创新布局。近期,顺丰与中式新滋补品牌企业达成合作,为其量身打造从源头到用户端的供应链端到端解决方案,通过严苛的温控管理、个性化包装、仓配协同等,全方位满足了该品牌对“新鲜品质”的极致追求。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引入顺丰供应链及系统服务后,出入库溯源码采集效率提升50%,库存浪费降低30%,到客包裹完好率高达99.96%。此外,顺丰充分整合嘉里物流的跨境专长,通过海、陆、空多式联运方案,有效保障该品牌产品在海外工厂原料的高效清关与稳定供应,推动中国品牌加速全球化发展。
加速织密全球货运网络,数智化赋能强化全球供应链竞争力
近期,顺丰在全球货运网络的布局上再度提速。顺丰航空开启“鄂州-迈阿密-深圳”国际货运航线的首航运行,这是顺丰在北美运行的第六个城市,几乎覆盖了北美航线的全版图,再度提升了顺丰的国际货运能力。
国内方面,珠海机场国际货运口岸宣布启用,顺丰航空执飞首个国际货运航班,填补珠江西岸专业国际货运枢纽功能空白,助力珠海打造“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衔接港澳物流网络、辐射全球贸易节点”的珠江西岸国际航空运输核心枢纽,形成错位互补的区域物流新格局。
针对全球企业日益增长的“出海”与“全球化”的发展需求,近日顺丰科技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正式发布了“顺丰百川”数智化供应链平台,该平台具有“行业化、数智化、国际化”优势,有望成为连接全球物流网络的“数字神经中枢”。这款整合了订单管理、仓储及运输、物流决策大模型等系列基于供应链业务和场景的的技术平台,正在重塑国际供应链效率。
据悉,顺丰百川已与国内各行业头部企业达成合作,覆盖了消费品、鞋服、家居家电、汽车工业制造等各行各业的仓配一体场景。在本届服贸会中,基于顺丰百川的“智能仓储系统赋能鞋服行业供应链服务贸易升级”项目也被评为了服贸会前沿科技赋能服务贸易示范案例,印证了顺丰的数智化赋能能力,将进一步强化顺丰在全球供应链业务的竞争力。
在全球消费热潮中,物流已成为连接供需的关键拼图,效率与品质的竞争正在重塑产业格局。顺丰以基础设施的“硬实力”为骨,以数智技术的“软实力”为脉,在科技赋能下,持续加大基建投入、构建产业生态,最终形成贯通全球的物流生态系统。面对全球供应链重构浪潮,顺丰凭借抢占先机的战略定力,将进一步强化未来业绩的韧性与增长潜力。
5月20日,新京报联合北京市政法卫生文化工会举办以“护龄无界 悦见新生”为主题的女性更年期公益活动,...
甘露特钠作为西药治疗方面调节脑肠轴的药物,在《阿尔茨海默病多元康复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5)》中获...
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久久为功,也需坚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翼齐飞”。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领先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活跃于中国市场的VC/PE、上市公司、创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提供专业的第三方信息服务,包括行业媒体、智库服务、会议服务及生态服务。长按右侧二维码添加"投资哥"可与小编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参与官方活动,赶快行动吧。
飞瓴光电完成 Pre-A + 轮融资,加速光通信技术创新
赛迈测控完成近亿元 A 轮融资,国产高端测试测量领域发展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