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0 13:12:47 来源:凤凰网 作者: 摘要:在近年来益生菌行业的迅猛发展中,众多品牌纷纷打出“科研”牌,竞相展示自家产品的科研实力和临床背书,似乎每一款产品都蕴含着无尽的科学与智慧
在近年来益生菌行业的迅猛发展中,众多品牌纷纷打出“科研”牌,竞相展示自家产品的科研实力和临床背书,似乎每一款产品都蕴含着无尽的科学与智慧。然而,在这些光鲜亮丽的科研背书背后,真的都是一片美好吗?答案恐怕远非如此。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许多益生菌品牌所引用的科研文献大多为英文版本,且多发表在国际平台上。这无疑为普通消费者设立了极高的门槛,使得他们难以深入了解每一篇文献的具体内容、实验方法和研究结果。这种信息不对称,不仅让消费者难以做出明智的选择,更为某些品牌的虚假宣传提供了可乘之机。

(临床文献大多为英文内容,普通消费者很难发现和辨别)
例如,某些品牌声称其产品成分拥有“超大规模临床验证”,然而当深入探究其所提供的产品菌株名称和临床文献引用时,却发现这些文献可能并不支持其宣传的效果。

有的菌株甚至存在背景复杂、安全性存疑的问题,但品牌仍在宣传中大肆宣扬其各种功效。这种明显超出食品功效范围的宣传,不仅涉嫌虚假宣传,更是对消费者健康的不负责任。
更令人担忧的是,市面上大部分益生菌产品所含菌株并非国产,例如某益生菌品牌菌株源自丹麦,是从11个月婴儿尿布上的粪便中提取而来。其临床文献也仅有1篇针对印度农村婴儿脓毒症的研究,以及3篇菌株基因测序或菌株定量检测。该菌株没有独立的专利,仅有一项该益生菌和益生元组合的药品国际专利公布号(印度),而且至今尚未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当前的益生菌行业在科研宣传和监管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品牌方应秉持诚信原则,真实、准确地展示产品的科研实力和临床结果;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应加强执法力度,对虚假宣传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理性看待益生菌产品的宣传,避免被不实之词所误导。
益生菌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研的真实性和宣传的诚信性。只有行业从业者共同努力,才能打破科研迷雾,让益生菌行业真正造福于广大消费者。
今年11.11的力度哪家强?10月30日20点起,京东11.11海量家电家居爆款产品,低至1折限量抢...
3天前8月23日,吉利银河品牌旗下首款“AI科技大六座旗舰SUV”——吉利银河M9正式启动全球预售。
2025-08-258月19日上午,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信诺”)举办了主题为“向新而行 执笔未来”的...
2025-08-25当马斯克指出“灵巧手的研发难度可能占人形机器人整机开发的一半”时,这个曾被视为“实验室玩具”的硬件,...
2025-08-25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领先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活跃于中国市场的VC/PE、上市公司、创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提供专业的第三方信息服务,包括行业媒体、智库服务、会议服务及生态服务。长按右侧二维码添加"投资哥"可与小编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参与官方活动,赶快行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