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值暴跌98%!2500亿巨头要撑不下去了?
又一百年老牌巨头爆雷!
拥有133年历史的影像巨头伊士曼柯达近日突然宣布:公司可能撑不下去了,“或将无法长期维持运营”。
也许不少人会诧异,柯达不是早就“消失”了吗?
不是的,作为曾经的影像龙头,柯达一直都在,只不过是“柯达胶卷”业务逐渐远离了大家的视线而已。
提到“柯达胶卷”,全世界几乎无人不知,彼时曾垄断全球90%胶卷市场,可以说就是影像行业的代名词。
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胶卷业务最终却成了阻碍其自我革新的枷锁。
没错,是柯达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最终却被数码时代所吞噬。
市值也从巅峰时的310亿美元,跌至不足5亿美元,暴跌超98%!
从影像帝国到濒临二次破产,柯达的坠落,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崩,而是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慢性失血。
01
133岁的国际巨头,要破产了?
近日,一则伊士曼柯达(简称柯达、Kodak)警告投资者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其表示:公司可能撑不下去了,“或将无法长期维持运营”。
二级市场反应最快,当日柯达股价一泻千里,一度跌超26%,截至收盘跌19.91%。
雪上加霜的是,柯达的财务指标情况并不是很好。
二季度,柯达实现营收2.63亿美元,同比下降1%;毛利润5100万美元,下降12%;净亏损2600万美元,由盈转亏。上半年柯达实现营业收入5.1亿美元,同比下降1%;净亏损3300万美元,去年同期盈利5800万美元。
其中一个数据才是柯达再起风云的“导火索”:公司将有约5亿美元债务到期,而眼下缺乏确定的融资渠道来偿还。
一时间,“柯达即将倒闭”的传言迅速扩散。“被倒闭”传闻愈演愈烈后,柯达随即马上发布声明辟谣称,“有信心化解当前债务压力,不会轻易退出市场,公司没有停止运营、终止业务或申请破产保护的计划”。
但这并不代表柯达可以高枕无忧。
19世纪末创立的柯达曾引领多项技术革新,20世纪俨然已成为美国工业和文化的象征,然而由于未能顺利完成从胶片到数码的产业转型,柯达于2012年申请破产保护。重组后,其业务重心转向高端材料与化学品、制造业及医药领域,但因决策滞后错失市场机遇,至今未能扭转颓势,甚至于被不断传出的危机新闻包围,成为现实的商业案例。
传闻背后,是人们对柯达跌宕命运的复杂心绪,不禁在心底反复追问:一个百年品牌、曾经的行业龙头,何至于此呢?
02
柯达之败,应该算是过去20年商业史上最大的谜案之一。
柯达公司创立于1892年,是一家当之无愧的“百年老店”。不过,其历史可以追溯至1879年,当时摄影爱好者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研发出干版技术,简化了底片处理流程,第二年以25美元的价格成功卖出了第一台柯达相机,摄影行业从此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不再属于专业摄影师和虚构的背景,而是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
此后几十年,柯达以一个个极具创新性的产品,颠覆了摄影市场的同时,开拓了影像市场。
而柯达也凭借着相机与胶卷业务,在20世纪长盛不衰,堪称“摄影帝国”。
1930年,柯达占据全球摄影器材市场75%份额及90%利润。直到20世纪70年代,柯达在美国的胶卷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90%,相机市场份额达85%。
1997年,柯达市值曾高达310亿美元(彼时相当于2570亿元人民币),年营收超100亿美元,利润甚至超过福特汽车,每日纯利润稳定在数百万美元。
柯达既是技术的引领者,更是时代的记录者。
阿姆斯特朗登月时用的是柯达胶卷,家庭生日、婚礼瞬间——无数历史被封存在黄色小盒的胶卷里。
这种绝对垄断地位,让柯达在传统摄影产业链中形成“胶卷 - 相机 - 冲印”的闭环盈利生态,胶卷业务每卷15美元利润、60%利润率,配合每年25亿卷的胶卷销量,构建起坚不可摧的“现金奶牛”模式。
正是因为太过于成功,柯达也最怕改变,结果没想到这种强势地位最终还是因一项由柯达自己发明的技术而被颠覆。
03
胶卷业务曾是柯达的利润支柱,却也成为阻碍其自我革新的枷锁。
1975年,柯达推出了全球第一台数码相机。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本该引领柯达进入另一个辉煌期。但是为了维持如日中天的胶卷业务,柯达管理层选择将数码相机“雪藏”,不愿转型从而错失了市场先机,为其日后破产埋下了种子。
进入21世纪,数码相机市场迅速爆发,传统胶卷需求锐减,柯达跌落“神坛”,胶卷业务萎靡不振,开始连年亏损,在柯达不得不转型数码相机时才发现,索尼、佳能等日系品牌早已成为了数码相机时代的新霸主。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数码相机的发明者是柯达,但真正推动其普及、完成市场替代的却是竞争对手。
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仅为25%,竞争对手富士的产品数字化率已达到60%。这段时间,胶卷市场需求骤减,柯达影像业务利润下滑超过70%。
2003年,虽然步入寒冬的柯达宣布全力向数字产品转型,但市场从不宽容迟到者。
当技术大潮奔流向前,舞台已属于新的参与者。
2004年,公司一次性推出6款数码相机,却因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与产品差异,很快陷入低价竞争。
2005年,数码相机全球销量突破1亿台,胶卷销量同比暴跌40%,柯达股价较峰值下跌75%。
2006年,柯达被迫出售整个数码相机制造业务,核心市场彻底拱手让人。
在数码浪潮冲击下,柯达曾于2012年申请破产保护,当时有10万名债权人,债务总额高达67.5亿美元;历经重整,2020年柯达转型专注于工业印刷、包装及品牌授权等业务。
难以想象,一个世纪巨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最终却被数码时代所吞噬!
04
亲手发明未来,却亲手埋葬它。
“胶卷时代”辉煌一世的柯达最后只留下了一句:“我打败了所有的对手,却输给了这个时代”的悲鸣。
柯达的落寞与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的崛起几乎同步。
为维持现金流,柯达接连出售医疗影像部门和专利资产,但收效有限。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的崛起对整个相机产业形成新的冲击。苹果、三星等手机厂商不断提高手机摄像头性能,逐步取代大众对独立相机的需求。数码影像市场迅速被重构,柯达已无力追赶。
尽管曾三次尝试转型(如医疗领域),但因决策滞后错失市场机遇,最终未能扭转颓势。柯达如今还在推进其美国制药生产能力建设,该公司也在投资胶片和电动汽车电池基板涂层等增长领域。
但是,柯达能否通过新业务成功转型,市场也在拭目以待。
越是在行业过往取得过优秀成绩的企业,他们面对新环境的转型往往越困难,这样的案例在各行各业屡见不鲜。
柯达是第一个发明数码相机的,但却在数码时代被淘汰出局。诺基亚推出智能手机的时间比苹果还早几年,但在智能机大潮中没有几年就被苹果干得死死的,连个二线品牌的地位都捞不着。
商业世界,只奖赏敢颠覆自己的勇者!
与柯达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富士胶卷。2000年前后,富士同样面临胶卷业务萎缩,但它选择突破“路径依赖”,大胆转型。
最终,柯达曾垄断全球90%胶卷市场,却因压制自家发明的数码相机而破产;富士则利用胶卷技术跨界医疗、化妆品,实现80%营收转型。
今天的优势可能成为明天的负担,今天的利润也可能转化为明天的障碍。只有勇于否定过去,敢于牺牲短期利益去开拓未来,才能避免被历史淘汰。
你,记住了吗?
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线上消费信贷市场已迈入竞争的“下半场”:一方面,监管日趋严格,对企业合规经...
8月7日,苹果宣布斥资25亿美元(约合179.65亿元人民币)与康宁在美国肯塔基州共建玻璃原片生产...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领先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活跃于中国市场的VC/PE、上市公司、创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提供专业的第三方信息服务,包括行业媒体、智库服务、会议服务及生态服务。长按右侧二维码添加"投资哥"可与小编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参与官方活动,赶快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