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锅圈(02517.HK)推出“一酱成菜”系列调味料产品,并在全国超万家门店及线上锅圈商城同步上市。
“拆袋、入锅、翻炒……简单三步,一道媲美餐厅水准的家常菜就端上了餐桌……”
这一幕正在真实发生着。
近日,锅圈(02517.HK)推出“一酱成菜”系列调味料产品,并在全国超万家门店及线上锅圈商城同步上市。根据品牌官方介绍,“一酱成菜”系列调味品能让厨房新手轻松做出一道“像样家常菜”。
那么问题来了,一家主打火锅食材的品牌闯入调味品赛道,胜算大吗?这背后又有何考量?
食材巨头推“一酱成菜”调味料,7包售价29.9元
餐饮供应链指南注意到,锅圈的“一酱成菜”系列包含了多款产品,比如红烧肉调味料、酸汤肥牛调味料、大盘鸡调味料、家常小炒酱调味料、黄焖酱汁调味料、鱼香调味料,涉及川、湘、鲁、豫、新疆菜、淮扬菜等多个菜系以及黄焖、热炒、炖煮等多种烹饪手法。
图片来源:锅圈公众号
显而易见,这些调味料对应的菜品都是市场上热销的地方特色菜,诸如酸汤肥牛、大盘鸡等,都有广阔的消费基础,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又有一定的烹饪门槛。
而锅圈的一酱成菜调味料,恰好可以解决这些痛点,帮消费者解决“不会调味”“调味过程繁琐”等问题。
想法虽好,但锅圈的这些调味品成色如何?会比市面上其它类似的复合调味料更好用吗?
对此,餐饮供应链指南也深入了解了一番,从产品定价来看,锅圈的一酱成菜调味料,走的也是平价路线。
“锅圈商城”小程序显示,目前,针对一酱成菜调味料,锅圈推出了“7天厨神包”“特色调味料三选二”等拼团、接龙活动。其中,7天厨神包活动中,涵盖了7包不同调味料,合计售价为29.9元,相当于4块多钱一包,每包调味料的规格在80g到180g不等。
图片来源:“锅圈商城”小程序截图
锅圈方面也向餐饮供应链指南透露,目前已经收到的消费者反馈显示,消费者对一酱成菜系列产品的性价比以及味道满意度较高。
销售渠道方面,该产品目前主要面向C端,但不排除未来向B端投放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锅圈此次推出的一酱成菜调味料,是联合了多家行业头部调味料企业共同研发。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实现了全流程品控,从原料入厂、配方还原到出厂检测,都由质量管理团队进行追溯管理。
做复调,还要推“小炒”项目,锅圈到底图啥?
事实上,锅圈在做调味料这件事上,筹划已久。
餐饮供应链指南了解到,锅圈现有的7家自建工厂中,河南鹿邑澄明食品、四川广元澄明、贵州苗苗食品三家工厂,早就有生产汤料、调味料等产品。还有锅圈建立起的数字化中台,也为其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数据支撑,从而实现以“C2F”模式进行产品研发。
另外,在2024年,锅圈曾发布“社区央厨”的全新战略定位,其中提到,解决社区居民一日四餐多样化的就餐需求,将锅圈打造为立足于社区的居民中央厨房。
彼时,锅圈也曾对外透露,未来,为了进一步推动社区中央厨房战略的落地,锅圈需做好产业链纵深,深度布局半成品全产业链,满足消费者一日三餐甚至四餐在家吃饭的大部分需求。
图片来源:锅圈食汇官网
所以,在该战略下,锅圈的门店不仅是销售食材的场所,而是要成为社区居民的餐食解决方案中心。锅圈创始人、董事长杨明超也曾明确表示,锅圈门店未来卖的不只是食材,而是满足消费者不同口味变化的做饭方案。
另外,餐饮供应链指南了解到,目前锅圈正在推进“锅圈小炒”项目,未来还计划使用智能炒菜机器人在门店现炒菜品,调味品将成为这一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未来才能真正将做饭方案落地。
从锅圈自身的业务布局来看,入局一酱成菜调味料,对锅圈自身的长远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首先,切入广阔的调味品市场,能为集团扩大营收来源。相较食材,调味料具有损耗率低、定价灵活等特点,故而调味料生意往往会比传统食材生意更具盈利潜力。
其次,调味料与食材在消费场景上天然互补,锅圈将性价比高的调味品作为引流产品,还能提高门店的复购和销量,也有助于打破消费者对锅圈“食材零售商”的固有印象。
再往长远来看,锅圈已经在探索“中国味道”出海,而调味料是承载“味道”的重要载体,如果能补足调味料板块,这对于其出海战略的实施也是大有裨益的。
赛道很大,但竞争者也不少
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数据显示,按收入计,2024年中国复合调味料的市场规模为人民币1265亿元,有望以12.1%的复合增长率于2029年增长至人民币2239亿元。
如果把目光放大到整个餐饮市场来看,也会发现,近几年复合调味料市场持续扩容,成为了大热赛道,不少企业都想试图分一杯羹。
“周黑鸭”官方推文显示,今年3月,周黑鸭经典卤料包已在山姆上架,宣称0添加防腐剂、0添加合成甜味剂以及采用非转基因大豆油。此外,周黑鸭还与四川申唐产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切入复调赛道。双方成立了合资公司“四川周黑鸭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周黑鸭“嘎嘎香”系列复合调味品及方便速食产品。
龙大美食、双汇等深耕猪肉产品加工的企业,同样也盯上了调味品赛道。
2021年,龙大美食宣布与四川省火锅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川式调味料和川式预制菜研发等业务。该年底,龙大美食还发布公告称,拟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内投资建设进口肉类精深加工及调味品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4.26亿元。
但目前来看,龙大美食的调味品业务并未掀起多大水花。
同样在2021年,双汇发展也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加强调味品的开发和推广,已成功推出火锅料系列、面条料系列、骨汤系列等多种复合调味品。
2022年,双汇继续加码调味品,签约万茜为调味品代言人,同时还举行了全国招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双汇推出了“甄骨鲜”“酱滋牙”等系列调味品,借助其在肉类加工领域的品牌和渠道优势,拓展调味品市场。餐饮供应链指南注意到,眼下,在双汇淘宝旗舰店上,还能看到食用猪油、香肠调料等多类调味品。
图片来源:淘宝截图
不可否认,这些食材类企业、肉产品加工商、以及餐饮品牌凭借自身的销售渠道,布局调味品业务时会有一定优势。如锅圈的上万家门店,双汇的众多终端销售网点都可以去销售调味品,带动门店或终端业务的增长。
但要真正深入调味料领域,需投入大量资金与时间搭建研发与生产体系。而且调味料行业近年来也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涨(如辣椒、香料)、库存积压、产品同质化等多重风险。
且调味料市场已形成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尤其是在C端消费市场上,天味食品、海天味业、李锦记等已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他们凭借规模效应、品牌影响力及渠道优势,挤压了新进入者的生存空间。
由此看来,食材企业若跨界进入,要面对激烈的价格战与品牌认知壁垒,盈利难度较大,想要形成竞争力,注定会是一场持久战。
在2025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贵金属投资凭借其避险属性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核心选择。
此次合资是双方核心优势的精准融合: Robo.ai将投入本土能力、中东市场监管准入审批支持、全球市场...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领先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活跃于中国市场的VC/PE、上市公司、创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提供专业的第三方信息服务,包括行业媒体、智库服务、会议服务及生态服务。长按右侧二维码添加"投资哥"可与小编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参与官方活动,赶快行动吧。
在众多液冷赛道的入局者中,成立于2015年的安腾创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