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5 16:23:06 来源:新浪网 作者: 摘要:在过去十年中,电子烟被证实可以作为卷烟替代品、减少吸烟危害,这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包括英国、新西兰等国家有数百万烟民已完全或部分转向这种更安全的尼古丁产品。
在过去十年中,电子烟被证实可以作为卷烟替代品、减少吸烟危害,这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包括英国、新西兰等国家有数百万烟民已完全或部分转向这种更安全的尼古丁产品。然而,一些耸人听闻的虚假报道和不严谨的科学研究却在放大电子烟的危害,导致公众对该产品的信心下降。
近日,海外媒体Vaping post刊发评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梳理,发现多项研究和报告中呈现出同一种趋势:刻意放大烟民使用电子烟的假设性风险,同时忽视卷烟危害更大的事实,把无法戒烟的烟民继续推回到卷烟的“怀抱”。

(图:外媒Vaping post评论:误导性的电子烟研究如何危害公共健康)
1、实验室里模拟出的“有害”,不等于现实情况
该评论以2025年国际期刊《毒理学快报》发表的一篇科研综述举例。该综述表示,电子烟中的基本成分——丙二醇和植物甘油——在高温加热后会“释放甲醛等有害物质“。然而在仔细了解该研究,会发现研究人员竟然用远远高于人类可承受的温度对电子烟烟油进行加热,并且设置了“干烧”的实验环境。
研究一经发表就受到了烟草减害专家的抨击:“这种模拟条件下的极端实验环境,与消费者使用电子烟的实际情况完全不同,实验结论根本没有意义。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电子烟排放的有害化学物质是极低的。”
评论认为,《毒理学快报》上发表的这篇研究,是典型的“寻害科学”:在实验中刻意模拟出不现实的使用条件,再得出“电子烟危害很大”的结论。
事实上,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丙二醇或植物甘油会对人体造成实质伤害,这两种成分在食品、吸入药物等领域已经安全使用了数十年。然而尽管如此,这篇错误的科学结论仍被广泛传播,让许多想要尝试电子烟的烟民陷入恐慌。
2、电子烟会导致糖尿病?基本没有因果关系!
另一个典型案例来自美国佐治亚大学的一项分析,该研究近期也被广泛传播,声称电子烟可能增加用户“患上糖尿病”的风险。
仔细翻看该论文,会发现这一研究是用电话调查的方式访谈了120万人,调查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受访者的收入、饮食、体重、压力或者既有健康状况等变量因素,仅询问有无使用电子烟和卷烟的习惯,就得出了“单独使用电子烟、混合使用电子烟和香烟都会增加患糖尿病风险”的结论。
其实就连研究作者本人都承认,这一结论无法直接说明电子烟和糖尿病的因果关系。研究中指出,无论是否使用电子烟,超重、肥胖以及低收入的受访者患糖尿病风险显然更高。但是这篇研究的标题却把电子烟完全放在了负面语境里,误导了媒体和公众。
3、不严谨的科学研究将带来巨大代价
以上两个案例有显著共同点: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放大电子烟的风险,同时忽视了卷烟危害每年导致无数人死亡的事实和背景。这种不公正的科学氛围正在带来真实的负面效果。
评论指出,每一项误导性研究或耸人听闻的标题,都会模糊吸烟与电子烟之间的鲜明对比。传统烟草在燃烧中会产7000多种有害化学物,其中包括69种致癌物,导致肺癌、呼吸道损伤等严重疾病,夺走大量生命。根据全球多项权威研究,相比卷烟,电子烟没有燃烧过程,不产生焦油,能减少95%的危害。
无论是烟草减害专家,还是权威研究,从未声称过电子烟是完全没风险的,对于烟民来说,它只是一种危害更小的替代品,能减少因烟草产生的疾病和危害。
如果忽略这个前提,不负责任地传播错误的科学结论,将让本来想要尝试电子烟的烟民变得不敢尝试,让已经转向使用电子烟的烟民重新吸烟。这将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退步。
Vaping post的评论认为,当科学研究都变得不客观、不准确,并被大量传播时,公共卫生将为此付出巨大代价。烟草减害的未来,取决于烟民能否战胜恐惧和错误信息,做出更减害的选择。
(香港,2025年8月1日)在监管部门最新监管政策指引下,绿地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337...
2025-08-04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领先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活跃于中国市场的VC/PE、上市公司、创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提供专业的第三方信息服务,包括行业媒体、智库服务、会议服务及生态服务。长按右侧二维码添加"投资哥"可与小编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参与官方活动,赶快行动吧。

中东已成为中国一些知名公司的投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