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 >

浪潮再起,数字医疗如何驶向星辰大海

2021-11-12 11:40:32   来源:  作者: 

摘要:第一财经携手蚂上创业营联合策划“洞见创业的未来”投资人说系列专题栏目,观察新兴行业和市场,探讨创新商业模式,共同“解码创业,洞见未来”。

十年前,在线问诊、医药电商、AI医疗等新面孔相继闯入医疗行业视野,开启了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之后,在资本的加码下,大量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各细分赛道相继进入爆发期。但潮起潮落,2020年新冠疫情前,受制于商业模式不清晰问题,数字医疗行业陷入发展迷茫期。新冠疫情的出现,反而拓宽了数字医疗的应用场景,医疗行业拥抱数字化浪潮再度滚滚而来。这一次,数字医疗行业能否真正驶向星辰大海?

image.png 

首期我们聚焦数字医疗赛道,有幸邀请到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人梁卫彬博士、程天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天博士、迪英加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杨林博士、 认识康复董事长万马博士一起探讨数字医疗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突围等话题。

分享嘉宾:

(按照采访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梁卫彬博士,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

王天博士,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杨林博士,杭州迪英加科技有限公司

万马博士,浙江认识科技有限公司

本次访谈,将聚焦以下问题:

1. 从资本端和创业端来解读目前中国数字医疗发展现状如何?
       2. 数字医疗可以解决医疗行业的哪些痛点以及仍存在哪些局限?
       3. 数字医疗企业如何建构起自身的竞争壁垒?
       4. 在细分赛道中,数字医疗还存在哪些新的发展机会?
       5. 在寻找数字医疗投资标的上,资本更看重的是哪些特质?资本如何赋能企业?在寻求资本助力上,企业又有哪些期待?

以下是根据具体访谈内容整理,略有删减。

01.数字化技术渗透入医疗行业各个领域

Q: 新医改以来,为解决医疗资源不平衡问题,数字医疗产业被寄予厚望,行业受到各方关注。自2020年疫情出现以来,该产业再度受到追捧,如何看待中国数字医疗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梁卫彬:数字医疗产业近几年来保持着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数字技术驱动下,医疗行业也在经历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巨大变革,在防疫新常态和科学赋能下,数字化技术正在更快更深更广地拥抱医疗产业,药械企业、IVD企业、数字科技公司、保险公司等开始探索跨界合作。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创新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创新技术加速落地。从To C端看,在线问诊买药或视频问诊变得非常方便,医生们的能力边界得到扩展,患者们也可以更便利地得到个性化的治疗解决方案。从To B端看,已有若干AI辅助诊断三类证获批;数字技术渗透到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医院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的改变也推动医疗产业迎来新一轮的迭代升级;几家有代表性的数字医疗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成功上市,也进一步推动了数字医疗产业的发展。

杨林:在数字医疗产业上,中国的发展速度还是挺快的,并不落后美国。中国数字医疗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机会,因为本身有着很好的数字基础设施,电子支付得到了普及,另外,中国的数字样本量非常大,也便于研究。但目前仍比较欠缺的一点,就是在数据治理上,相对来说还不够完善。

Q: 作为创业者,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方向创业,可以解决医疗行业的哪些痛点?

王天:我们的企业使命是让每一个人享受机器人的服务,在选择产品方向时就在考虑如何可以让人高频次使用该服务,所以就想到了外骨骼机器人。我们对外骨骼机器人的定位和设想并非是只是一款产品或者是一个工具,而是人类的“新器官”,可以解决人的机能不足,或是替代缺失的机能。这个行业还未有“大佬“入局,这给我们留下了一定的成长空间和可以建立壁垒的窗口期。目前行业的发展是很快的,根据公布专利数据可知,2015年之前,全球每年公布专利数不超过百项,而2015年之后,专利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这也间接证明了外骨骼行业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技术层面的知识正在迅速被积累起来。

我们之所以选择外骨骼机器人在康复医疗、养老领域的应用作为破局点,原因在于,现阶段,康复医学主要依赖医师、康复治疗师的经验,缺少数字化手段,而康复治疗的过程多是强体力输出,强依赖于人。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做到在治疗过程中既实现关于步态、平衡能力、肌肉力等数字化评估,还可以通过数字化的评估构建标准化的疗法体系,并使用机器人实现标准化的输出,进而形成一套全新的康复疗法。

杨林:在创业以前,我曾在海外癌症中心的病理科担任过助理教授,也在计算机系担任教授,因此创业就选择了这两个学科的交叉领域。公司专注于数字病理与AI的研发,在癌症诊断过程中,病理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是诊断的金标准。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可以决定癌症的级别以及如何用药。在日常诊断过程中,很多疾病需要做定量分析,以此判断病情轻重程度。在过去,医生很难进行定量分析,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很难可以精准用药。AI的介入,恰恰改变了这种局面,既克服了漏检或者误检的问题,又可以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提高了精准治疗程度。我们现已开发出组织病理、分子病理免疫组化、细胞寻找筛查等多种与AI结合的产品。

万马:我们专注于利用人工智能帮助医院延伸服务,从原来主要聚焦随访,到如今已升级为聚焦康复,在医疗规范上,病人出院后,医院仍需要对其进行随访。在国内,随访成为医院必备的一个条件,这会关系到医院的分级评审等,但随访缺乏统一的标准。借助我们的产品,可以帮助医院提升随访的质量和效率,让随访工作实现标准化。在随访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发现病人更关注如何获得更正确的康复方式。相对于预防,治疗、康复亦对临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将业务延伸到康复,这有助于形成产业闭环。

02.进击中的数字医疗:商业化仍是道槛

Q: 从投资的眼光看,您目前更关注数字医疗行业中哪些细分赛道?如果从AI医疗、在线问诊等这些比较火爆的赛道看,您认为还面临哪些挑战?

梁卫彬:数字医疗赛道涵盖相当广泛,不同细分领域的投资逻辑各有不同,总体而言,我们更关注已经被验证的技术和应用场景,已有相对可靠的收费模式,而不是早期的或还在设想的模式或概念。例如我们持续加持的镁信健康,就是针对新特药购买支付环节的痛点,在抓住数字化营销需求的前提下,顺应鼓励商业保险发展的政策趋势,利用战略股东上海医药、中国再保险及蚂蚁金服的优势,把药企、保险、药房、病患及购买健康险的人群串联起来,打通了完整闭环,实现多渠道变现,构建了医药+保险产业新业态。

对于数字医疗企业而言,盈利模式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如AI医疗诊断企业单纯依靠卖软件的话,难以持续发展下去的。要让医院持续付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上医院的结算周期比较长,如果单纯面向医院收费,企业的现金流会面临巨大考验。远程医疗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不平衡、医疗人才稀缺等问题,方便了患者就医,但仍主要服务于常见疾病问诊。各家AI医疗平台公司积极寻求多渠道变现、跨界融合等,如何盈利始终是重大挑战。

总体而言,数字医疗行业的参与者仍在通过试错和修正,来探索解决方案并积累经验,部分场景已形成初步的盈利模式,但在落地过程中,仍面临产品成熟度不足、行业标准缺失等挑战。

Q: 作为创业者,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行业的机遇与挑战是怎样的?我们都有在涉足AI,有人认为,今年是AI医疗的商业化元年,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王天:从内部环境看,目前公司团队处在快速扩张中、业务也在不断验证中,这对公司内部团队的学习能力、优秀人才的补充等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我们解决问题、信任彼此、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也得到了内部的认可,也形成了强大的企业凝聚力,这是支撑我们攻克难关的强大动力。从外部环境看,因为疫情,国际市场与医院合作受到影响,但是疫情终归会结束,这些影响会慢慢消除。中国老龄化态势加剧,如何解决养老问题迫在眉睫。我们的理念是与其护理不如自理,恢复能力是关键,我们正在探索通过外骨骼机器人满足这些需求。与此同时,也有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如DRGs的医保改革、试行的长护险、惠民险等,这些都有助于解决行业的支付问题。随着医保改革不断深化,将对医疗效率有着更高的要求,而正在大力发展的养老康复市场因为起步晚因此缺少专业人才,如果通过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来解决这个供给侧缺口是不可能的,因此“AI+机器人”才是唯一的解决手段。各地区医保相继在AI医疗器械的医保报销方面增项,这是AI医疗商业化重要的风向标。

杨林:国内尚未有病理+AI的三类医疗注册证出现,但是美国FDA刚刚批准了第一张组织病理的三类注册证,因此我认为在两年内,中国应该会有相关的病理AI三类注册证获批。

万马:我改一下,AI+医疗改为医疗+AI,我对后者前景还是乐观的,因为可以产生很多应用场景,同时可以延伸出不同的产业,如变成医疗器械产品,或者是像我们公司一样,变成产业化整合的公司,最终使交易成本更低,服务更加便捷化。政策、资本对这块的支持力度在加强。2020年新冠疫情出现后,整个医疗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都在加速,对于一些在行业已准备了很久的公司而言,我认为,机会已经来临,未来十年内,中国会出现一批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公司,这些公司的收入也来源全球。2019年5月。我们开始在英国落地产品,对此也深有感触。

03.数字医疗企业的突围:建立核心壁垒

Q: 数字医疗企业要在行业中实现突围的话, 仍需要构建哪些核心竞争力?

王天:外骨骼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很多人都觉得比较陌生,并没有现成的标准、方法论、知识体系、人才体系等。产品通常是需要时间积累和行业应用经验才能定义的,我们的产品经历过8万人次的使用,此间积累的数据、经验本身就是一个壁垒。外骨骼机器人属于全新的领域,缺少相应的产品定义方法论与经验积累、供应链、生产体系、质量体系等支持。因此我们选择了先练“内功”再练“招式”,我们从底层核心元器件全线打通,为外骨骼机器人设计了专属的电机、减速机、驱动器、传感器、核心控制器,包括仿真算法引擎,并且拥有全套的技术、产线和知识产权,现已实现量产。

外骨骼虽是新兴产业,但仍需要符合医疗器械管理标准,而行业内也并没有具有外骨骼生产配套能力的厂家。我们也在过去的2年间采用自建厂的模式打通了生产的质量体系、生产管理体系、人才培养等过程,率先突破了外骨骼机器人量产化的困局,已具备年产万台的能力。当然,在医疗器械行业,产品要上市,前提是拿到医疗器械注册证。注册证从申请到获批,至少两年的时间,这也是绝对的竞争门槛。我们自身也建立了注册团队和临床设计团队,且已完成了多项注册临床研究。

杨林:我们已构建了三大核心壁垒,一是算法模块壁垒,目前我们算法模块齐全,达到40种,可以涵盖15种常见的癌症以及各种各样的免疫组化等,可以说,我们也是全球少有的算法齐全的公司。二是数据积累深厚;近五年时间,我们搜集了海量数据,每天都有专职的细胞学、组织学的医生在收集和标注数据。三是准入的壁垒,所有医疗产品需要有注册证才可以上市销售,在过去5年的时间里,我们已经拿到了5张二类医疗注册证,同时还拥有240个一类备案注册证,可以说在病理产品矩阵的丰富程度上,我们在行业内也是比较领先的。

万马:今天的医疗AI企业,如果商业化模式只是聚焦在向医院收项目费、收软件费,其实是走不长远的。我认为,商业化的核心是找到自己的场景,把这个场景做深做透,用产业的思维去考虑这些问题,要看到产业里面有怎样的应用场景,之后再形成产品。中国的医疗+AI企业是有机会走出中国,面前全球服务的,但前提是产品需要真正做到满足全球标准。

04.创造未来:资本与企业如何共振

Q: 数字医疗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扶持。作为投资方,在寻找相关投资标的上,我们更关注哪方面的能力?如何对投资标的进行赋能?

梁卫彬: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投资逻辑也会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共性,首先,人是最核心的,我们非常关注创始人及核心团队的专业背景和各类综合能力。从科学家转身为企业家,挑战是巨大的,因此综合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其次,我们希望所投的企业具备成为细分赛道头部企业的潜力,所以公司技术及产品管线的科学性和创新性是必须的。此外,我们最看重的是商业模式是否有效是否有可靠的收费模式,是否有资源获取高质量的数据,公司团队是否成熟或有潜力,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整合能力等等。

对于创业者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创投机构,就意味着你选择了什么样价值观的成长伙伴,投后赋能必须是创投机构的核心能力。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市重点发展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上海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研发资源与临床资源,同时也依托上海实业、上海医药等LP的支持,上海生物医药基金非常重视投后赋能,有丰富的资源为企业嫁接“产、学、研、医、资本、园区与企业家”的创新生态圈。我们都知道好企业是“养成系”的,所以我们的核心理念就是有耐心地陪伴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难题,陪伴被投企业共同成长。

Q: 作为企业,除了资金以外,我们希望创投机构能给予哪些支持?

王天:一方面是在公司运作管理方面,可以提供建议支持,投资机构都是上帝视角,看到过太多企业怎么做起来,更多公司怎么做不起来,投资机构作为第三方,可以更好地帮我们发现企业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资源,无论从品牌力、人才招募、包括资源的介绍和推动都是比钱更重要的,钱是有价的,但是这些资源和附加值就像杠杆一样,可以让企业获得收益更加放大。

杨林:我们自身的现金流是非常充裕的。迪英加并不是那种靠烧钱发展的公司。对于创投,我们更在乎的,并不是他们会投多少钱,而是能否给我们的良性发展带来帮助,如具备专业能力,可以给我们专业指导;再如有渠道资源,对医院系统比较了解,可以在临床试验、商业化落地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专业帮助。

万马:在企业成长上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企业走向规范化、国际化。

总体而言,崛起的数字医疗,给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拓展了新的边界。随着科技进步、资本入场,加之疫情催化,中国数字医疗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市场将迎来新的机遇。然而,数字医疗如何找到真正的商业化路径,仍需要进一步摸索。

 


猜你喜欢

DHIS预告 | 第六届中国数字医疗创新峰会重磅嘉宾阵容!

数字医疗

在中国医疗市场剧变的当下,医疗企业如何强化在数字医疗、数字营销、数字化渠道、支付创新等方面的布局和支...

2022-11-22

抑郁症数字医疗破局人吴岱妮:让AI守护你的活力

数字医疗抑郁症吴岱妮

人工智能,能够“懂”得人类的情感和心理吗?

2020-12-21

丽天智能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丽天智能

近日,湖州丽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天智能”)宣布完成了由元璟资本投资的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

2023-10-30

​未来盒子获天使+轮、Pre-A轮融资

未来盒子

10月30日,数字化快装产业互联网平台未来盒子宣布连续完成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Pre-A轮融资,两...

2023-10-30

TCL,敢为科技攀登

TCL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

2023-10-30

海王生物:前三季度营收286.40亿 正加速回归医药工业

海王生物

10月30日,海王生物(000078)(000078.SZ)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

2023-10-30

星辰新能大功率全钒液流电池电堆量产下线 通过中国电科院认证测试

星辰新能

2023年10月20日,北京星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辰新能”)自主研发的62.5kW大功率...

2023-10-30

今年进博会将全面恢复线下办展 VIIBEAUTY集团再度参展

VIIBEAUTY集团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即将迎来盛大开幕,此次进博会将全面恢复线下办展,吸引了众多的优秀品...

2023-10-30

微芯新材完成超亿元C轮融资

微芯新材

鼎晖百孚被投企业微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芯新材”)于近日完成超亿元C轮融资,该轮融资由鼎...

2023-10-30

国内质子交换膜企业福氢氢能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金鼎资本参投

福氢氢能

苏州福氢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氢氢能)宣布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

2023-10-30

原创

ST康美被强制执行4.4亿

ST康美

ST康美被强制执行4.4亿

2023-10-30

视旅科技旅游大模型荣获昇腾AI创新大赛2023全国总决赛金奖!

视旅科技

近日,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华为昇腾AI创新大赛2023全国总决赛上,视旅科技的视旅Vtrip-G...

2023-10-30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领先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活跃于中国市场的VC/PE、上市公司、创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提供专业的第三方信息服务,包括行业媒体、智库服务、会议服务及生态服务。长按右侧二维码添加"投资哥"可与小编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参与官方活动,赶快行动吧。

避免卡脖子,硬科技如何“逆境”突围?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股权...

VC/PE眼中的“专精特新”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股权...

国内首次!可重复使用技术验证火箭复用飞行成功!

星际荣耀双曲线二号可重复使用验证火箭第二次飞行试验圆满成功

坚守17年,AI“老兵”要上市了

科创板即将迎来一名新成员。

金山云旗下公司增资至4亿美元

金山云旗下公司增资至4亿美元

投资家网协办:首届深圳湾资本市场年会隆重举行

投资家网协办:首届深圳湾资本市场年会隆重举行

12月20日,由南山区资本市场协会主办,投资家网、桐鹏汇财金高管俱乐部协办的资本巿场年会随即举行。

“投资家网·2023中国价值企业榜”重磅发布

“投资家网·2023中国价值企业榜”重磅发布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这艘万吨巨轮,早已屹立于世界舞台中央。

朱民对话瑞•达利欧:2024全球政治风险大于经济与金融风险|和讯财经2023年会

朱民对话瑞•达利欧:2024全球政治风险大于经济与金融风险|和讯财经2023年会

在全球经济经历了激进加息、经济增速放缓、地缘冲突、石油减产等种种事件之后,全球经济增长的态势继续放缓...

专家学者齐聚和讯财经2023年会 寻找中国经济信心之源

专家学者齐聚和讯财经2023年会 寻找中国经济信心之源

2023行至岁末。在诸多外部不确定因素依然强势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正在调整、积累。

蓄势·共进|第17届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即将开启

蓄势·共进|第17届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即将开启

2023年末,充满高度不确定性的全球经济、此起彼伏的地缘政治冲突、重构调整的全球供应链——投资者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