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顾2022年,市场有两个核心的线索贯穿始终,一个是国内的疫情,一个是海外的通胀。
回顾2022年,市场有两个核心的线索贯穿始终,一个是国内的疫情,一个是海外的通胀。国内方面,上海疫情在3月下旬爆发,导致封城的现象再次出现,且时间历时2个多月,这波疫情也逐渐向长三角甚至是全国蔓延,除了居民无法正常出行消费之外,许多地区的企业都出现停工停产,无论是生产端还是需求端都对经济产生了全方位的负面影响,使得开年以来本就较为脆弱的宏观经济雪上加霜。三季度,国内逐步走出上半年疫情的影响,经历了短暂的经济复苏期。进入四季度,疫情再度爆发,而政策也出现了明确的转向,以北京,广州为首的一线城市率先实施放开,快速实现全民免疫。因此全年来看,国内经济走势虽然有所反复,但整体趋势向下,地产行业风险和基建弹性不足等问题对经济有所拖累,疫情仍是影响经济的最大变量。
海外层面,由于疫情+能源革命双重因素的影响,自2020年就开始出现的全球供需缺口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且伴随着美国经济的较强复苏不断加重,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彻底引爆了原油为首的大宗价格和欧洲的能源危机,美国CPI一度超过8%,美联储也一改此前的宽松政策,以明显超出市场预期的力度转向鹰派,全年加息8次,累计425bp,明显收紧的流动性使得全球市场都出现了明显的回撤,也对A股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整体来看,在国内疫情,海外通胀的共同作用之下,A股全年走势疲软,Wind全A全年下跌幅度达到18.7%,创业板更是跌幅接近30%。结构上,成长和价值风格分别在二季度和四季度有所表现,但资金存量博弈属性明显,行业板块轮动较快,市场波动较大。
展望2023年,我认为市场的主线将会是“走出疫情,逐步复苏”。经过3年的防控和与疫情的艰苦斗争,中国终于迎来了全面的放开,虽然放开初期会出现大面积的感染,导致经济活动短期出现明显下行,但是以北京等一线城市的经验来看,从放开到达峰恢复,大致需要4-5周的时间,因此考虑到各地的节奏差异,我们预计在春节前后,全国就将度过疫情的高峰,逐步进入疫后复苏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相信2023年国内经济将呈现逐季复苏的走势,全年有望实现5%以上的增长。但同时,我们也判断这种复苏是结构性的而非全面复苏。首先,投资端的房地产行业虽然在众多政策的引导之下在去年有所企稳,但是考虑到土地储备和销售端仍未有明显起色,预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对投资构成负贡献;而基建也受制于财政压力和有效项目的瓶颈难有大的弹性;制造业预计环比去年将有所走弱,因此投资端更多是对经济有小幅贡献。
出口角度看,一方面上半年将面临去年明显的高基数,另一方面,在海外以加息换取通胀缓解的大背景下,外需大概率将会继续走弱,出口已经在去年末进入负增长区间,我们预计这一情形仍将至少在今年上半年延续。因此,能够在今年对经济形成明显拉动且具备明显正向变化的只有内需消费,随着中国彻底走出疫情的影响,居民消费场景将逐步恢复,旅游和商务出行等人员流动也将快速回升,消费预计将是今年拉动经济增长的最核心动能,考虑到近3年超额储蓄的来源,中高端可选消费的恢复预计将是最具有确定性的。海外层面,美联储预计仍将在上半年进行加息,但是力度和次数已经接近尾声,美债有望进一步下行,叠加国内放开,汇率压力逐步缓解,市场流动性有望边际向好。综上所述,在经济结构性复苏较为确定的背景下,我们认为2023年的权益市场机会将好于去年。
行业配置上,我们重点关注三个方向。一是聚焦内需拉动,疫后复苏的泛消费和出行板块;二是行业景气度较高的储能,光伏,半导体等;三是行业自身边际变化较大的医药和软件国产化板块。
风险提示:投研观点不代表公司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实际持仓或未来投向保证。观点具有时效性。
首先在这里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下面我分享一下对大类资产配置的一些见解。希望对大家有启发,搭建一个适...
2022年,俄乌战争、石油通胀、美元加息、疫情防控等不可预期的“黑天鹅”事件影响国内经济运行,也影响...
在多变复杂、波动放大的市场环境下,机构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挑战,确保投资决策的稳健性,正是行业关注的焦...
12月18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导,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CAICV)、...
在2024年游戏产业年会“产业发展分论坛”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工委发布最新数据,自2021...
2025年1月7日至10日,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 2025)将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拉开帷幕。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领先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活跃于中国市场的VC/PE、上市公司、创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提供专业的第三方信息服务,包括行业媒体、智库服务、会议服务及生态服务。长按右侧二维码添加"投资哥"可与小编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参与官方活动,赶快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