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摘要:人在英国,心系哪吒。
人在英国,心系哪吒。 一个是下周回国,一个是奔波融资。 熟悉的配方,不一样的感慨。 2025年4月的中国车市,没有比哪吒汽车更戏剧性的故事了。 一边是300经销商围厂讨债,另一边是“哪吒汽车原CEO张勇被曝已在英国”的词条,突然登上热搜,并有所谓知情人爆料,早在离职前,就突击办理了英国签证的惨烈现实。 尽管他本人在朋友圈紧急辟谣,称“仍以顾问身份为公司融资四处奔波”,但这一消息,还是让本就风雨飘摇的哪吒汽车,似乎又蒙上了一层“可能跑路”的阴影。 这画面,像极了贾跃亭的“下周回国”复刻版。 但更讽刺的是,三年前,哪吒还是以15.2万辆年销量登顶新势力的“黑马”,如今却深陷3年亏180亿,销量暴跌、资金链断裂、工厂停摆、经销商倒戈、员工欠薪、月销仅110辆的泥潭,命悬一线。 去年12月卸任CEO时,他或许没料到,半年后自己会成为众矢之的。 一 说到哪吒汽车的危机有多深?用“生死一线”形容都不夸张。 这家曾风光无限的造车新势力正被供应商围堵总部讨债、研发团队解散、员工薪资腰斩、工厂全面停产的阴云笼罩。 至于这危机到底是怎么烧起来的?说白了就是,烧钱速度远超造血能力。从2014年成立到2023年底,哪吒累计融资228亿元,但到2023年底净资产只剩29.31亿元,现金及等价物仅28.37亿元,几乎见底。 2024年开年,欠薪、推迟年终奖的消息就传个不停。9月,哪吒汽车开启全员降薪模式,试图通过削减成本来缓解资金压力。到了11月,东风延锋、埃夫特等供应商直接把官司打到法院,拖欠的货款让工厂彻底停摆,桐乡、南宁、宜春三大生产基地至今没恢复生产。 再看看管理层面,也是乱成一团。 原CEO张勇离职后,公司高层频繁换血,战略方向摇摆不定。内部裁员、降薪,员工薪资累计缩水75%,研发团队也传出解散的消息,后来虽辟谣系不实传闻,但公司CTO戴大力、智驾负责人王俊平等核心高管相继离职,研发体系几近瓦解。 一个企业内部这么动荡,怎么能让员工安心工作,又怎么能让市场对它有信心? 更惨的是销量,2022年它还以15.2万辆拿下新势力销冠,结果2025年1月销量暴跌到110辆,2月也才377辆,连当年目标的零头都不到。 更扎心的是,海外市场刚有点起色,泰国环比增长120%,但这点销量连国内零头都补不上,还得分心应付印尼、巴西的本地化生产难题。 然而,这只是危机的开始。哪吒汽车过去三年累计亏损超过180亿元,2024年底现金储备仅剩28.4亿元,远不够覆盖债务,哪吒汽车总负债接近百亿。 面对危局,哪吒不是没努力过。134家核心供应商同意20亿债转股,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巨头参与,试图通过“债转股”降低负债。但自救路上阻力重重,经销商并不买账,虽同意债转股,但70%债权转股权,意味着未来要和哪吒共担风险,一旦融资失败,血本无归。这一被怒斥为“饮鸩止渴”的方案,直接导致全国300多家经销商中20余家集体维权。 前CEO张勇的“英国融资”传闻更是让人心生疑虑。尽管他在朋友圈辟谣,但经销商发现,从2024年9月至今,厂家从未正面回应,全靠传言度日。 更关键的是,消费者的信任一旦崩塌,很难重建。40万车主盯着售后,300 家经销商等着退款,市场留给哪吒的时间不多了。 就像网友说的,如果4月融资再失败,如果工厂复工、售后恢复没有明确时间表,哪吒大概率要步威马后尘,这场“自救” 也很可能变成“最后的挣扎”。 二 虽然只是猜测,但哪吒今天这局面,前CEO张勇肯定脱不了干系。 2018年,他带着北汽新能源的“补贴打法”空降哪吒,用6万元均价的哪吒V横扫网约车市场,2022年以15.2万辆销量登顶新势力销冠,风光无限。 张勇因此声名鹊起,却也在巅峰时刻埋下崩塌的伏笔。 或许是看到理想、蔚来靠高端车型扭亏,他决心试图摆脱“低端”标签,向高端市场进军,推出了哪吒S、哪吒GT等车型,定价接近翻倍,却因品牌力不足成了硬伤,在市场竞争中遭遇滑铁卢。 品牌溢价尚未建立,便贸然冲击中高端市场,耗资8亿研发的哪吒GT轿跑车,月销不足300辆,远不及预期,导致2024年销量断崖式暴跌60%。高端化不成,基本盘反而崩了。 2024年,他拍拍屁股离职,卸任CEO,转任“顾问”,留下个烂摊子,随后被曝签证已办、人在英国。 官方称他“为融资奔走”,但英国既非汽车产业中心也非资本热土,若真有心救火,为何不直面供应商?若真在筹钱,为何不携现任CEO方运舟共赴中东或硅谷?方运舟作为哪吒汽车的创始人之一,对公司的了解远胜于张勇,他的参与或许能为融资增添更多信心。 当300家经销商在桐乡工厂前高举横幅,围厂讨债时,这种“顾问海外奔走”的叙事,与贾跃亭“下周回国”、沈晖“出差赴美”的经典剧本高度雷同。 从贾跃亭到沈晖,新势力创始人的“海外行”最终都成了“消失的罗生门”。贾跃亭去了美国,沈晖也传出海外消息,但最终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根据企查查数据,其关联公司合众新能源累计被执行金额超1.6亿元,股权冻结超80条,创始人方运舟年内9次被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勇的“融资之旅”更像是一场豪赌,即便他真能从伦敦带回救命钱,又如何修复国内供应商的信任裂痕? 也不知,他的这一趟英国行,会不会又是一张熟悉的单程票?这一切,都充满不确定性,只剩下疑问和猜测。这些问题,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三 盲目扩张、依赖融资、产品断层,每一步都踩在造车新势力的“雷区”。 当威马、高合等品牌接连暴雷,哪吒以为自己能成为“幸存者”,却没料到,在价格战激烈、资本退烧的2024年,“赔本赚吆喝”的模式再也玩不转了。低价冲量没攒下口碑,高端突围没打开市场,夹在中间的哪吒,难以破局。 回头再看,这场危机本质是烧钱速度远超造血能力的必然结果。销量越大亏损越狠,卖一辆车亏4.5万元的魔咒,让现金流早早见底。 当供应商集体断供、工厂停产、员工工资砍半甚至裁员90%时,海外市场成了最后的遮羞布。可惜泰国工厂的21.5亿元授信,根本填不满国内债务的窟窿,更别提比亚迪、长城早已在东南亚市场布下重兵。 那些围堵总部讨债的经销商和供应商,何尝不是当年威马爆雷前的场景重现? 哪吒的坠落,不过是新势力淘汰赛的缩影。从威马、高合到极越,一个个“二线顶流”接连倒下,暴露出行业通病:盲目扩张、技术空心、用户信任易碎。 高合汽车破产重整,账面负债157亿元,豪华定位终成资本泡沫。威马2023年申请破产时负债203.67亿元,资不抵债下管理层因合同诈骗被调查,工厂与门店全面停摆。极越背靠百度吉利,却在2024年底因资金链断裂解散,280 辆月销、20 亿元供应商欠款成为巨头联姻失败的注脚。 拜腾千亩工厂六次流拍无人接盘,奇点累计融资170亿元后成“老赖”、未履行金额超 1.3 亿元,号称“只专注于欧洲市场”的中国新势力爱驰汽车,已经连续两个月没有销量,难掩停摆困境,天际因5036万元执行款停产,绿驰2022年已吊销执照清算,自游家因生产资质问题致用户退款无门…… 或许正如李想所说,创业者不要太把自己神话,亲自带队打仗、事情亲力亲为是必须的。谁也不能代替你自己,缺乏连续创业者躬身入局的决心,再华丽的战略都只是空中楼阁。 靠低价冲量、依赖融资、盲目扩张,这些曾经的“成功密码”,在资本退烧、竞争加剧的今天,成了致命伤。造车不是击鼓传花的游戏,资本不是万能的遮羞布,哪吒能否像神话中那样“莲花化身”,尚未可知。 造车从来不是“砸钱就能成”,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品牌溢价、没有稳健的现金流,即便一时冲高,也难逃 “昙花一现”。 对消费者而言,更要警惕“低价陷阱”。当一家车企长期亏损、销量暴跌,售后和质保随时可能“断档”。买车不是买“性价比”,更是买“可持续的服务”。 哪吒能否挺过这一关?或许要看接下来的融资能否到位,要看管理层能否重拾经销商和消费者的信任。 但无论如何,这场危机都给行业提了个醒:造车,从来都是一场“耐力赛”,跑得快不如跑得稳,烧钱更要学会“省钱”。 留给哪吒汽车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健康保险是落实保险新“国十条”、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力量,也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为构建多层次...
2025年12月,百思特管理咨询集团发布了《重新定义全球化——2025中国企业全球化策略》。
12月14日,由中国太保主办的第六届上海金融科技国际论坛“共建数字金融,共享数智生态”平行论坛在上海...
12月15日,汇正财经2025年度策略会在上海圆满落幕,本届会议以“势起风至,乘势而上”为主题,站在...
12月12日上午,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指导,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工委、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领先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活跃于中国市场的VC/PE、上市公司、创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提供专业的第三方信息服务,包括行业媒体、智库服务、会议服务及生态服务。长按右侧二维码添加"投资哥"可与小编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参与官方活动,赶快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