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车圈最大富二代”,濒临倒闭!
又一高端车企,濒临死亡!
近来,极星汽车要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又一次在行业内炸响。极星汽车,是哪家车企?
毫不夸张地讲,极星出生就在“罗马”,背靠着吉利和沃尔沃两大金主,讲的是北欧高端电动豪车的故事,曾坐拥280亿美元市值,想不挣钱都难。
出道即王炸的极星汽车,入华之初相当高调,不仅对标特斯拉,还喊话“在极星,天空才是极限”。
只是,把天空当作极限的极星汽车,如今在中国市场安稳落地的可能性似乎已经非常渺茫。
月销量滑落至个位数,直营线下门店也仅剩一家,组织解体、市场声量几近归零,这家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车圈富二代”,正经历着最惨烈的溃败。
01
下一家淘汰的新能源车企会是谁?不知不觉间居然成就了舆论场以及市场上一种极其诡异的期待氛围。
8月初,各大车企在台上比拼月销量“肌肉”的时候,有一家新势力车企却“躺在台边,几近淘汰”。
据统计,极星汽车(Polestar)2025年上半年累计在华零售销量不足70辆,3月销量仅1辆,4-5月没有数据(可能颗粒无收),6月份勉强爬升至6辆,令人咋舌。
半年销量不过百,这在国内几乎是不敢想象的,哪怕是爆雷的恒大恒驰汽车销量也是其20倍。
这不是黑色幽默,而是冰冷的现实。
更可怕的是,目前极星汽车中国业务的在线购车系统/商城已关闭,全国仅剩上海前滩一家直营店勉强维持运营。
要知道,这家背靠吉利和沃尔沃的“富二代车企”,可是一度高喊要对标特斯拉,坐拥280亿美元(约2009亿元)市值的“高端玩家”。
现如今,北欧豪华电车,越来越玩不动了。
近日,极星汽车或将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是一波接着又一波。
当然,极星汽车也不愿意放弃这片新能源车沃土、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官方回应称还会继续在国内销售,但就是模式会稍稍转型,年底前能看到成果。
但在很多人眼里,退不退的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年底前可能会看到极星汽车的结果。
“谣言是远远领先的预言”这句话放在极星汽车身上仿佛也比较合适。
02
“源自瑞典,享誉全球。”
2017年,极星带着一身主角光环诞生:沃尔沃主导研发设计、吉利负责生产制造、总部设在瑞典哥德堡,架构上对标特斯拉,讲的是“北欧高端电动豪车”的新故事。
很明显,这是一个不差钱的项目,沃尔沃一口气砸下超10亿美元搞研发,吉利也拿出了供应链和产能底牌。
重金投入之下,效果显著。
刚成立的那一年极星就扔出了王炸,推出首款车型极星1,定位豪华混动GT轿跑,对标特斯拉Model S,售价——145万!
是的,你没有看错,百万级豪车不仅有着匹配的身价,还刻意打造了高攀不起的地位,全球限量一千五百台,高喊着“天空才是极限”的口号。
结果呢,被中国的车友玩家教育了,2020年在中国只卖出了24台,最终沦落为 "展厅花瓶"。
极星也算是听劝,后面推出的极星2,号称要对标Model 3,抢滩30万级赛道。
可惜,交付有些迟,不仅错过了中国电动车市场爆发的黄金窗口期,还碰到质量问题被召回,最终销量还不及Model 3的零头。
“水土不服”的极星汽车后面仿佛“魔怔”了,极星 3又跳回70万级,然后极星 4 又降回到30万级,消费者也懵了,你到底卖的是啥?
值得一提的是,极星 4 虽然有价格“诚意”,但智能化配置落后,激光雷达等关键硬件缺失,难以打动国内科技敏感型消费者。
纵观极星这些年的发展,除了产品本身,还有个更大的问题是内部管理混乱,品牌定位十分模糊,也难怪价格波动那么大。
03
如果说高合的退场还让人唏嘘,那极星的濒危,则更多是一种可预见的命运。
按理说,极星汽车真的是一手的好牌,两大金主吉利、沃尔沃撑腰,讲的是北欧高端电动豪车的股市项目,上市首日,市值高达280亿美元。结果两年不到,股价跌去90%,经营也陷入困境。
面对举步维艰的生存状况,极星频换高管求变。
八年时间内,极星汽车中国区掌舵人累计换了七任,平均每位高管干不到一年半就离开。每个CEO都有新想法,前脚说要做直营,后脚就要改经销商。刚说到本土化,转眼就把生产线搬韩国去了。
更离谱的是决策效率,事事都需要国外总部开完会确认,来回最长时间损耗竟然长达三个月,这速度国产新势力至少都发布完一辆新车了。
也难怪,极星产品定位在百万级超豪华和大众市场间横跳,用户画像高度模糊,能卖的好才怪。
更致命的是,极星中国区员工从2024 年初的 320 人锐减至 86 人,上海总部退租 3 层办公楼,种种迹象表明其中国业务已进入 "关停倒计时"。
截至2024年底,极星汽车负债73.8亿,净资产为负33.29亿美元,早已资不抵债。
雪上加霜的是,沃尔沃已表明后续将不再提供资金支持,而面对市场竞争强调资源整合的吉利,是否还愿意大手笔输血救援还是未知数。
当前的中国电动车市已成修罗场:20万价位段有小米SU7贴身肉搏,30万以上蔚来极氪虎视眈眈,留给极星的时间与空间早已所剩无几。
极星的故事虽然还未结束,但大多数人已经在心里为它落笔写上四个字——“命不久矣”。
04
是谁,“杀死”了这家车圈最大富二代?
这背后,既有自作的困兽,更有时代的风雨。
面对中国本土品牌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电池架构等方面的飞跃式进化,极星的技术表现显得陈旧又迟缓。
尤其是智能化,极星即便和魅族合作推出座舱系统,也未见声量。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外车企都想全面电动化,可最终不得向现实妥协,像BBA放弃自研后抱上华为大腿的那一刻,才终于明白了软件生态是灵魂一样的存在。
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势力车企,也纷纷选择华为的乾昆 ADS 智驾系统。对于这些新势力来说,这不仅是生存的关键,更是发展的契机。华为的技术,正在成为他们应对市场竞争的利器。
想要自救,极星必须放下 "北欧贵族" 身段,全面拥抱中国市场需求。
参考极氪的成功经验,可将研发重心转移至杭州、上海等创新高地,联合魅族等本土科技企业开发深度定制的智能座舱系统,补上智能化短板。
当前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白热化,外资品牌即便在产品定义、成本控制、市场营销做到极致的企业,也难以确保稳操胜券。
因为现在国产自主品牌在30万以上的市场份额, 已经从2020年的不足5%飙升到34%了。
10万级以下,国产无敌;20万以下,国产“1换1”;30万以上市场,正是如今国产新能源车争相抢占的“高地”,小米、蔚来、问界、方程豹、仰望......在各自领域都有了一席之地,也都在各自产品力上有着自己的“杀手锏”。
只能说,现在国产车才懂中国市场,更懂中国汽车消费者需求。
我们要的不是“冰箱彩电大沙发”,而是同等性能价位条件下的“附加享受”,说白了,更舒适更具性价比才是当下消费者的本质追求!
在比亚迪、小米、鸿蒙智行等本土品牌重新定义豪华标准时,极星能否抓住最后窗口期完成蜕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7月24日,以“倾听·践行 服务行业数智化 共创AI新时代”为主题的华为中国政企用户峰会2025在山...
4月22日,Cleer重磅发布了新一代旗舰产品——Cleer ARC 5 音弧 开放式AI耳机,据介...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在川菜凭借“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特色广为流行、稳居餐饮...
赛博威重磅发布:中台筑基+Agent赋能,【CYBER AI】开启企业AI2.0进化
世界读书日前夕,新华网联合京东图书、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京洞察共同发布了「世界读书日小调查」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领先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活跃于中国市场的VC/PE、上市公司、创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提供专业的第三方信息服务,包括行业媒体、智库服务、会议服务及生态服务。长按右侧二维码添加"投资哥"可与小编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参与官方活动,赶快行动吧。
海乐橘科技完成 B++ 轮融资,深化智慧物流场景应用
无锡恒大电子获天使轮融资,聚焦电子元器件创新
元气绽放获 1000 万天使轮融资,汉口基金领投深耕健康领域
极轴时空875万天使轮融资到位,时空智能技术赋能多行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