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四维图新的业绩持续向好,营收保持双位数增长,亏损大幅收窄。具体来看,公司全年营业收入35.18亿元,较2023年的31.22亿元同比增长12.68%,扣非净利润亏损也较2023年收窄了21.69%。
作为电动车领域的风向标,王传福对智驾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从“无人驾驶都是扯淡”,变成了“2025买车看智驾”。
这种态度转变,本质上是因为三电已经很难卷出明显的产品差异,智能化成了打动消费者的核心卖点,全民智驾时代随之而来。
每一次潮水方向的改变,都会带来一次企业价值的变化与更迭。电动化上半场,跑出了万亿市值的宁德时代。智能化下半场,谁又会脱颖而出?
这个问题,我们或许能从产业分化的趋势中找到答案。
2024年以来,智驾逐渐来到淘汰赛,行业出清现象增加。在此背景下,那些依然能实现业绩改善的公司值得关注。
四维图新就是这样一家公司。2024年,四维图新的业绩持续向好,营收保持双位数增长,亏损大幅收窄。具体来看,公司全年营业收入35.18亿元,较2023年的31.22亿元同比增长12.68%,扣非净利润亏损也较2023年收窄了21.69%。
四维图新业绩转好的逻辑是什么?后续应该如何看待四维图新乃至整个智驾产业的价值。
01智驾进入淘汰赛,四维图新稳步突围
全民智驾虽然提高了智驾的市场规模,但也让行业淘汰赛加速到来。
在全民智驾竞赛中,车企为了兼顾用户体验与成本,向供应链提出了苛刻诉求——以中端价格向市场提供高端的智驾体验。
这个要求意味着,自动驾驶供应商一边要在卷生卷死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为车企价格战分担成本压力,另一边还要配合车企的性能要求,加大研发投入。
持续挤压下,入不敷出是很多智驾供应商的群像。不少智驾供应商被市场出清,连曾经的“自驾第一股”图森未来也陷入解散风波。
但从过去看,行业出清阶段,往往是突围者和竞对拉开差距的开始。种种迹象显示,四维图新正成为行业突围者之一。
2024年,四维图新营业收入35.18亿元,同比增长12.68%。比起两位数增长,更具说服力的是,四维图新这轮业绩增长并非单一业务的带动,而是业务全线开花的结果。
其中,智云和智芯板块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智云板块全年营收入22.54亿元,同比增长28.96%;智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10.92%。
智云业务的增长主要受益于数据合规业务的驱动。在智驾渗透的过程中,随着技术的发展,车辆产生的数据量呈爆发式增长,数据的安全和合规使用成为关键问题。
智驾安全比以往受到更多重视,让四维图新的地图业务有了新预期。高精度地图作为中高阶辅助驾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合规性也直接关系到驾驶的安全性,有望提高四维图新智驾安全竞争力。
除了数据合规业务的增长外,公司在车路云一体化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2024年,公司深度参与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建设,已连续中标核心数据底座等相关项目,累计中标⾦额超过2.5亿元。2025年一季度,公司再次中标。
考虑到国家对车路云一体化的大力推动,公司也将深度受益于这一趋势。
而智芯业务的增长则来自公司芯片产品出货量持续增加。目前,公司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SoC和MCU产品矩阵,产品覆盖国内外主流整车厂与Tier1。仅2024年,公司SoC芯片出货量已达到8600万套片,MCU芯片出货量突破6500万颗。
除了智云和智芯业务外,公司最大的看点莫过于智驾业务的放量。
公司财报披露,2024年初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成功斩获基础行车产品300万套及舱泊
产品定点60万套的新增定点。
这个规模不仅巩固了四维图新作为新型Tier1的行业地位,也标志着公司逐步跻身行业支柱队列。
订单持续放量的同时,公司智驾毛利也有了明显改善。2024年,公司智驾板块毛利率同比提升达12.84%。考虑到,四维图新近期发布了一系列中高阶辅助驾驶新品,带来产品结构升级,其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那么,四维图新是如何在智驾淘汰赛中突围而出的?
02软硬一体,智驾领先者的标准范式
2007年iPhone发布会上,乔布斯引用了Alan Kay的一句话:真正在意软件的人,应该自己造硬件。这句话点出了软硬一体是很多科技企业成功的密匙。
在智驾领域,软硬一体同样是领先者的标配,如海外的特斯拉、国内的华为等等。软硬一体在智驾上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两点:
一是,软硬件一体化构筑起产品优势。智驾重点是软件算法和硬件的双向优化,只做软件或只做硬件长期看都会面临性能瓶颈。
二是,软硬一体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按照李想的说法,特斯拉的FSD芯片,纸面算力远不英伟达,但“有效算力”基本一样,原因是FSD自产自用,与其软件算法更耦合。
软硬一体,同样是四维图新的突围的重要逻辑。
四维图新最早是以软件起家,后来逐渐整合芯片、座舱能力,最终实现了软硬一体化的产品解决方案。
时至今日,四维图新仍然在不断提升自身软硬件能力。公司近期宣布与航盛电子进行战略合作,此次合作包含车载辅助驾驶系统、智能座舱、智能网联、大数据平台、AI大模型应用、生产制造等方面。
众所周知,航盛是中国汽车电子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产品覆盖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软件和工程服务、新能源、电声系统等,具有较强的硬件生产能力。
随着与航盛电子合作的落地,公司硬件整合与交付能力将得到提升,公司软硬一体的模式优势也愈加稳固。
伴随着软硬一体模式的强化,四维图新至少具备两个优势:
首先,是更低的产业链成本。就拿这次和航盛签约来说,航盛将依托现有高水平生产能力,为四维图新现有订单及新订单提供高质量生产服务,四维图新的生产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这既为其提供了更大的利润空间,也强化了其产品性价比的优势。
长期来看,软硬一体的商业模式能获得最及时、准确的产品反馈,反哺性能提升,增强四维图新的产品优势。
举个例子,传统的智能汽车设计中,座舱、行车、泊车三大功能是独立模块,各自使用独立的硬件来处理需求,虽然功能强大,但导致资源浪费。
而四维图新创新性地提出了“舱驾融合”,把汽车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泊车功能统一整合在一起,既保证了用户体验,也减少了硬件冗余。
拥有软硬一体优势的四维图新,也正成为智驾领域胜率最高的资产之一。
03智驾供应商迎来重估时刻
车企曾经盛行全栈自研,不少投资人认为第三方智驾供应商价值有限。但如今智驾供应商的价值来到了重估时刻。
车企智驾系统全栈自研的趋势已经有所松动。包括比亚迪、小鹏在内的众多头部车企都陆续选择了自研和与第三方供应商并举的策略。
车企开放的逻辑在于,单个品牌有限的销量覆盖不了智驾高昂的开发成本。四维图新CEO程鹏曾经帮企业算过一笔账:
即便一年能卖100万辆车,这个量的分摊(成本)也依然不够。车里面一颗主芯片卖不到1500万颗,根本就是“打水漂”,就是持续亏。
这正是四维图新等供应商的价值,解决了车企销量与自研成本不匹配的痛点。在未来产业格局的预测上,地平线CEO余凯提到,未来80%的车企将选择与强大的第三方合作,合作将成为智驾赛道的稳态与终局。
那么哪种企业最可能收益智驾行业的发展呢?
首先,是满足车企性价比刚性需求的企业。在如今的汽车价格战下,低供应链成本已经成为车企最大的诉求之一。
这也正是四维图新的优势,软硬一体的商业模式与规模化的出货量,使四维图新具备性价比合适,其已经能满足从几万元到25万元以上级别的车型需求。
从结果看,性价比也让四维图新有了足够大的市场基本盘,其已经和多家知名车企建立了紧密合作,其中,既有丰田、宝马、沃尔沃、福特等全球巨头,也有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头部车企。
在满足客户核心痛点的基础上,拥有稳定的行业生态关系往往能加大企业的确定性。这同样是四维图新的优势。
四维图新正通过广泛的合作,建立更为牢固的生态壁垒。截至目前,公司已经与高通、华为云、火山引擎等产业巨头以及地平线、小马智行等智驾产业链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
这种生态打法的好处有两点:
一方面,四维图新与产业巨头合作,可以实现技术、资源互补,增强产品优势。比如,四维图新将与火山引擎联合打造智能座舱、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而火山引擎基于豆包大模型有算法优势,四维图新则有软硬一体化能力,双方联合开发也有望使其产品性能领先行业。
另一方面,与生态合作伙伴,可以通过联合采购等方式,实现产业链的规模降本,这既能提高四维图新的性价比优势,也进一步推动了智驾产业的普及。
蓬勃向上的产业发展趋势为四维图新向上发展提供了基础,其自身的性价比、生态战略优势也能使四维图新更大程度地享受行业红利。毫无疑问,当这场走向下个时代的竞争里,四维图新无疑已经占得先机。
4月25日晚,河化股份披露2024年业绩报告,公司营业收入为2.12亿元,同比增长12.81%;归母...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领先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活跃于中国市场的VC/PE、上市公司、创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提供专业的第三方信息服务,包括行业媒体、智库服务、会议服务及生态服务。长按右侧二维码添加"投资哥"可与小编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参与官方活动,赶快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