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拼多多“帮我砍一刀”、“还差0.01元就能提现”的“拉人头”模式,让所有人都见识了“拼多多模式”的强悍,并且拼多多所采取的是一种“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这种经营模式的崛起,以致后来每当出现类似模式就被称为“某某拼多多”。
这不,随着零食品牌鸣鸣很忙申请港股IPO,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书也让人们见识了“零食界拼多多”的威力。
3年营收翻9倍,下沉市场“开店狂魔”
鸣鸣很忙IPO的消息实在有多种版本,最早是在2024年4月就有传闻称,鸣鸣很忙向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请,但是当年8月公司又明确否认IPO传闻,并回应“目前没有上市计划”,到今年5月2日鸣鸣很忙的招股书实实在在的出现在了港交所网站,宣告鸣鸣很忙正式开启IPO。
鸣鸣很忙的这份招股书可谓惊艳世人,火箭式的营收增速堪称奇迹。
2022年鸣鸣很忙营收42.86亿,2023年营收102.95亿、同比增长140.2%,2024年营收393.44亿、同比增长282.17%,营收年复合增速高达203%,2024年其GMV更是达到555亿,相当于每天卖出1.5亿零食,交易单数超16亿笔,也就是平均每个中国人下单购买1次。
与此同时,鸣鸣很忙的开店速度同样比肩火箭,平均每天开店数量超20家,累计门店数量已经达到14394家。
(鸣鸣很忙招股书截图)
(鸣鸣很忙招股书截图)
不过,这样的开店速度却是基于“村镇包围城市”的扩张模式,14394家门店中约58%的门店位于县城及乡镇,并且门店网络已经覆盖全国1224个县,全国所有县城覆盖率达到66%。
鸣鸣很忙认为这就是它的一大优势,在招股书中表示“广泛而深入的门店覆盖,令我们得以为各线城市、县城及乡镇提供一致高质价比的产品和服务”。
鸣鸣很忙能够实现如此高速的增长扩张,还与2023年那场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合并有关。
鸣鸣很忙这个品牌名字本身来自“赵一鸣零食”和“零食很忙”两个零食品牌的组合,2019年赵定在江西成立“赵一鸣零食”,2017年晏周在长沙创立“零食很忙”,两家公司均定位于量贩式大众零食品牌,2023年11月两家公司合并成为“鸣鸣很忙”。
然而,由于赵一鸣跟零食很忙合并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关于经营者集中的相关规定,今年年初曾被罚款175万。
(资料来源:企查查)
可见,与很多商业传奇故事一样,鸣鸣很忙火箭式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野蛮”行为。
高增长背后,薄利多销撑起利润
在鸣鸣很忙营收高速增长、门店疯狂扩张的背后,却是比纸片还薄的利润。
2024年鸣鸣很忙GMV已经高达555亿,营收达到393.44亿,但最终的净利润仅为9.13亿,净利润率仅为2.3%,相当于每卖出100元零食,只赚2块3毛钱,盈利水平远远低于同行盐津铺子的11.46%。
近三年,鸣鸣很忙实现的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0.81亿、2.35亿、9.13亿,对应净利率分别为1.89%、2.28%、2.3%,净利润虽在短期呈现提升改善的迹象,但这样的盈利能力如何支撑公司长期高速增长?
(鸣鸣很忙招股书截图)
很显然,鸣鸣很忙赚的其实是一种薄利多销的苦力钱。
要说鸣鸣很忙赚的是苦力钱,其实还并不准确,相反,它其实是一种轻资产的运营模式。
鸣鸣很忙除了采取“村镇包围城市”的市场下沉策略外,其还采用了典型的“人海战术”,90%的门店都是加盟店,99.5%的收入来自向加盟店卖货,这种模式倒又与“雪王”蜜雪冰城相似,巧的是蜜雪冰城又被称为“奶茶界拼多多”。
(鸣鸣很忙招股书截图)
这种模式的好处很明显,首先货品不愁没有销路,只需不断新开加盟店不断销售商品就行,其次鸣鸣很忙公司整体无需投入太多资本用于构建销售网络及支付开店成本。
实际上,虽然2024年鸣鸣很忙GMV已经达到555亿,但公司总资产才101.68亿、净资产更是只有57.28亿,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不到50%,只有43.67%,低于盐津铺子的50.90%、良品铺子的52.26%,更低于传统商超永辉超市的89.87%。
(鸣鸣很忙招股书截图)
不过,这种优势也严重依赖于加盟店的不断高速扩张,因为只有这样鸣鸣很忙才能持续对加盟店“薅羊毛”。
从鸣鸣很忙的应付账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及合同负债的情况可以看出,目前鸣鸣很忙对下游加盟店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但是对上游供应商严重缺乏议价能力。2024年,鸣鸣很忙应收账款仅为1.53亿、占总资产的1.5%,预付账款却高达23.16亿、占比22.78%,合同负债也高达13.99亿、占比13.76%。
足以说明鸣鸣很忙表现出的“欺下怕上”的形象,对上游需要支付高额的预付账款,对下要求支付高额的合同预收款,这种压榨加盟商的模式能否持续,显然是个大问题。
疯狂扩张下,价格战、食品安全成隐忧
当然,或许还存在比长期压榨加盟商更大的问题。
鸣鸣很忙的模式要求它不断开店扩张规模,但在门店不断增加的同时加盟店之间恐怕往往也各自为政,从而容易导致同品牌门店之间出现“自相残杀”式的恶性竞争,甚至还会频发厂商串货、经销商倒挂等情况。
有报道称,鸣鸣很忙在湖南某县城的一条街上就开了5家门店。
高密度开店扩张之下,鸣鸣很忙每年的闭店率也不低,2024年虽日均开店超20家,但却有加盟商坦言闭店率也高达10%-20%,远高于行业平均约8%的闭店率。
(资料来源:DoNews网站《加盟商频退出,鸣鸣很忙如何讲述新故事?》)
这种情况自然是加盟商利润被极限压缩的结果。
鸣鸣很忙在招股书中披露,产品在充分保障品质的前提下,平均价格比线下超市渠道的同类产品便宜约25%。
(鸣鸣很忙招股书截图)
然而,鸣鸣很忙所宣称的“充分保障品质”实在是值得怀疑的。
鸣鸣很忙是在2023年11月才由赵一鸣和零食很忙合并而来,但据黑猫投诉显示,零食很忙累计投诉量为514条,赵一鸣零食累计投诉量为1056条,要知道赵一鸣成立的时间比零食很忙还要晚2年,但累计投诉量已是零食很忙的2倍多。
也就是说,鸣鸣很忙是在零食很忙的基础上合并了投诉率更高的赵一鸣。
鸣鸣很忙的这种行为是否可以认为,为了追求规模的扩张而选择牺牲产品质量。近30天,零食很忙投诉量为33条,赵一鸣零食投诉量为91条,进一步说明赵一鸣的投诉率在短期内还在上升。
从被投诉内容来看,多涉及吃出异物、产品过期、食物变质、称重不规范以及服务态度差等问题。零食很忙最新投诉是原切猪肉片出现白色米粒状物质,赵一鸣最新投诉是收银员故意辱骂消费者。
(黑猫投诉截图)
(黑猫投诉截图)
可见,鸣鸣很忙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似乎早已将消费者权益忘得干干净净了。
总之,高速扩张的鸣鸣很忙,一面以“下沉市场奇迹”书写资本故事,一面因粗放经营埋下隐忧。闭店率高企、加盟商利润遭极限压缩、食品安全投诉频发,折射出“开店狂魔”模式下的脆弱性。尽管薄利多销撑起555亿GMV,但其2.3%的净利率与行业差距悬殊,叠加反垄断处罚与消费者信任危机,持续高增长恐怕要打个问号。
2025年3月13日,迅雷公布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2024全年未经审计的财报。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领先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活跃于中国市场的VC/PE、上市公司、创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提供专业的第三方信息服务,包括行业媒体、智库服务、会议服务及生态服务。长按右侧二维码添加"投资哥"可与小编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参与官方活动,赶快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