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裁员20%!寒武纪营收激增4230%,或许只有华人才能救英特尔?
炸裂!!!
英特尔再裁员20%!
超21800多人将离开这家曾经的芯片龙头,这也是英特尔成立57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组织调整。
深陷泥潭的英特尔,目前用风雨飘摇前景迷茫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年净亏损188亿美元(约1371亿元)创纪录,代工溃败、AI掉队......失去现在,没有未来,英特尔这把烂牌,哪怕戈登·摩尔复生估计也无能为力。
或许,也只有华人才能“拯救”英特尔。
新任CEO陈立武正在大刀阔斧改革英特尔,加速剥离非核心资产,人员架构重大重组、重建工程文化,以应对技术落后与财务恶化的双重危机。
与之鲜明对比的是,中国AI芯片龙头寒武纪业绩大爆发,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激增4230%,被誉为“中国版英伟达”。
AI大爆发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借助开源模型的契机,靠着DeepSeek红利,国产智能巨头们终于成功抓住了这波市场红利,未来可期!
01
比例高达20%!英特尔被曝将启动史上最大规模裁员计划。
投资家网获悉,英特尔将于本周宣布裁员超过20%的计划,这将是该公司自1968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组织调整,同时也是CEO陈立武上任后推动的首次重大重组。
截至2024年底,英特尔全球员工总数为10.89万人,若按20%比例计算,裁员规模将超过2.18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英特尔连续四年裁员了,而且是一次比一次规模宏大。
2022年10月,为应对PC市场下跌困境,英特尔首次大规模收缩业务,全球裁员约1.2万人;2023年5月,为了推动业务向AI和先进制程聚焦,英特尔CCG和DCAI部门各裁员约20%,预算削减10%;2024年,因利润暴跌85%,英特尔宣布100亿美元成本削减计划,裁员约1.5万人。这次更甚,裁员比例直接上20%,2万多名英特尔员工面临失业。
这一切的根本原因还是英特尔没有竞争力了,甚至可以说英特尔的未来一片模糊。
财报显示,英特尔2024年营收531亿美元,同比下降2%;净亏损188亿美元创纪录,较2023年扩大1210%,其中代工业务单年亏损134亿美元。毛利率从40%骤降至32.7%,反映出制造工艺落后导致的成本失控。
数据显示,英特尔2024年市场份额被英伟达超越,后者凭借88%的GPU市占率主导AI计算市场。在至关重要的数据中心领域,英特尔Xeon处理器正被英伟达Grace Hopper超级芯片取代,后者单芯片性能提升达30倍。
业绩一塌糊涂的情况下,英特尔股价可想而知,全年暴跌近60%,市值蒸发超1000亿美元。
更严峻的是,2025年一季度营收预计仅为117亿-127亿美元,大幅缩水。
当前英特尔在AI芯片、先进制程领域显著落后于英伟达和AMD,代工业务市占率仅0.9%远低于台积电的61%。
业绩承压、代工溃败、AI掉队的英特尔,技术突围胜算又有几何呢?
02
或许,只有华人才能救英特尔。
英特尔57年的公司历史上,总共只有九位CEO。但仅过去六年时间,就撤换了三任CEO,危机与混乱可见一斑。
在严重的技术和业务危机下,承受巨大压力的英特尔董事会不断换帅,却并没有给英特尔带来预期的转机,反而情况越来越糟糕,危机越陷越深。
2024年,英特尔营收531亿美元(同比降2%),净亏损188亿美元创纪录,股价全年暴跌约60%。
在英伟达市值一度突破3.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有价值公司的情况下,英特尔的市值却已不到2021年的一半,甚至跌破900亿美元。
英伟达成功的方法并非‘魔法’,而是艰苦卓绝的工作和不讲情面的效率。而英特尔有什么,不断更换的CEO,跌跌不止的股价,无休止的“口水战”,都不知道该拿什么来拯救这家硅谷标志性的巨头了?或许他们需要找到自己的苏姿丰。
于是,他们找来了另一位华人——陈立武。
陈立武这个名字,对半导体从业者来说并不陌生,这位出生于马来西亚的华人,与黄仁勋、苏姿丰、张忠谋等齐名,在他的前半生,围绕芯片打了“两场”足以改变行业的硬仗:
他创办的华登国际与台积电同龄,是VC中的“聚焦派”,主投回报周期长、失败几率高的半导体,率先将硅谷的风险投资概念带向亚洲的半导体产业;在临危受命执掌楷登电子(Cadence)的十余年里,第一次担任CEO的陈立武,成功带领楷登电子这家EDA巨头走向复兴,实现营收翻倍、股价上涨3200%的业绩。
现在,陈立武迎来职业生涯的第三场硬仗——“如何拯救英特尔”。
而且,明显这一次他要面临的棘手问题更多:备受质疑的晶圆代工业务、捉襟见肘的财务状况、竞争对手的围剿以及混乱的内部组织文化等。
03
陈立武的加入是现象级的,在宣布任职英特尔过去七年时间的第四任CEO之后,英特尔股价应声大涨12%。
4月1日,陈立武在就任英特尔CEO后首次公开演讲中表示,将剥离非核心资产,加速向人工智能(AI)专用芯片及定制化半导体领域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期间陈立武提了32次客户、27次工程、24次人才、21次产品、16次代工和15次AI。
这些高频关键词既是在总结他自己,也近乎完美地诠释了成立57年的英特尔——这艘芯片巨轮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4月15日,履新仅一个月的陈立武便启动战略收缩,Silver Lake(银湖资本)将以87.5亿美元的估值买下Altera 51%的股份,英特尔继续持有剩余49%股份。
可以看出,在AI等新兴领域落后的英特尔正加速剥离非核心资产。
4月18日,陈立武提拔网络芯片负责人萨钦·卡蒂(Sachin Katti),任命其为CTO,并兼任 AI 负责人。
着手精简管理架构的同时,陈立武对内更是进行着一次“大手术”。
没错,就是英特尔史无前例的裁员20%计划,人员规模收缩与业务重组构成英特尔自救计划的核心。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连续裁员可能加剧技术断层——半导体制造需要至少五年经验工程师持续优化工艺,而近三年英特尔工程师流失率超过行业均值。
这点在英特尔的制造环节表现得尤为突出。
英特尔7纳米制程多次延期,导致苹果、亚马逊等客户转投台积电。2024年资本支出削减100亿美元,德国与波兰晶圆厂建设暂停,直接削弱产能储备。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台积电3纳米工艺良率突破80%,为英伟达Blackwell GPU提供代工支持。技术代差使得英特尔代工业务收入仅175亿美元,不足台积电同期营收的1/5。
这家曾主导x86时代的巨头,正面临57年来最严峻的生存考验——如何在缩减规模的同时重建技术优势,将决定其能否在AI算力时代避免沦为次要玩家。
04
英特尔真应该学学国内的芯片巨头寒武纪,是如何涅槃重生,扭亏为盈的。
寒武纪近期以一份“逆转式”财报震动资本市场。这家曾连续8年累计亏损54亿元的AI芯片企业,在2024年中实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盈利。并且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11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猛增4230.22%,归母净利润达到了3.55亿元,寒武纪已经连续二个季度盈利。
寒武纪是如何逆天改命的?
财报显示,2024年一整年,寒武纪依靠卓越的产品性能,不断开拓市场份额,全力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在各行业的落地生根,最终实现了本期收入较上一年度的大幅增长。
如果说靠着DeepSeek红利,寒武纪实现了业绩大爆发。那么,寒武纪扭亏为盈的基本盘,就是深研发高投入。
2024年,寒武纪继续通过技术创新和设计优化,提升产品的性能、能效和易用性,研发投入共计10.72亿元;公司新增获得314项专利授权。
在2025年第一季度,寒武纪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8.33%。寒武纪2025年依旧坚持强化研发投入,筑牢技术护城河。
作为国产AI芯片头部企业,在国产算力替代趋势下,寒武纪仍有望迎来业务放量期和拐点。
值得一提的是,从目前AI芯片市场格局来看,仍以英伟达为主。
国内方面,华为、寒武纪等国产AI芯片在快速追赶,同时寒武纪AI芯片相对于华为同类型芯片具有价格优势。不过,在云端智能芯片性能方面,寒武纪、英伟达、华为海思研制的云端芯片产品都已采用7nm(纳米)等先进工艺,在性能功耗比上较为接近。
当前AI大发展对算力的需求显著提升,国产算力替代为不可逆趋势。
DeepSeek显著带动了推理侧的需求,此前国内闲置的算力市场被充分激活。且因为推理侧相比训练侧对计算的要求较低,因而国产芯片有了更好的用武之地。
随着DeepSeek等相关应用的推理需求持续增长,国内AI算力需求将出现显著缺口,这有望推动国产算力需求的攀升。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初以来国产算力如华为、寒武纪、壁仞、沐曦、海光等,均纷纷宣布完成了对 DeepSeek 的适配工作。
国产芯片逐渐被用起来了,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信号!
2024年8月29日——今天,英特尔在北京举办“2024 新一代英特尔至强W产品发布”,正式宣布推出...
11月2日,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信科技」与英特尔公司「以下简称:英特尔」在京达成全...
【若比邻郑州数智港】作为彼邻世界,制造回归都市的新典范,不管是在郑州还是其它地区,与同类型产业园相比...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领先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活跃于中国市场的VC/PE、上市公司、创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提供专业的第三方信息服务,包括行业媒体、智库服务、会议服务及生态服务。长按右侧二维码添加"投资哥"可与小编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参与官方活动,赶快行动吧。